随着人们对于居住需求的多样化,旅居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旅居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概念,更是指导旅游产业进行开发建设的一种产业思维...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需求的多样化,旅居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旅居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概念,更是指导旅游产业进行开发建设的一种产业思维和方法论。根据这个概念由此也引申出旅居地产这种产业,与旅游地产区别开来。
首先,旅居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范畴。
在查找资料中发现旅居概念来源于社会学,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旅居概念指的是“一个在另一个国家度过了很多年却没有被同化的陌生人”。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旅居的定义也有所变化。旅居其内涵是指个体在有别于其本身居民地和文化环境中做暂时性居住,并返回原住地的整个行为过程。外延包括很多,如东北人候鸟式海南岛休闲旅居、广西巴马老年养生旅游新模式旅居、曲阜青少年的游学旅居等。
从旅居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旅居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涉及的面比较广,涵盖的面也比较宽,至少包括一定的自然资源环境,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文化吸引物、居住设施、商业设施、旅游服务等内容,即“自然资源+景观+文化景观+生活住宅+核心配套+目的地式的文化主题体验”的旅居系统。涉及到旅游企业、当地政府、当地居民等不同的利益群体。方方面面体现的都是更关键的是旅居的大环境,不仅仅是硬件的环境,更是一种散发在每个人的笑容中、每个人的行为、每一个活动节庆中的软环境。从这个层面看来,当下的全域旅游背后的真意就是旅居。某种程度上来说经过全域旅游才能走向旅居。没有全域旅游的支持,旅居很难实现。旅居与全域旅游*终走向一起。
旅游地产和旅居地产的首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房地产驱动,而后者是服务驱动。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曾经分析过:“当人均GDP 达到5,000 美元时,就步入了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而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达到8000美元,所以对于服务的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这就像你手里有1000块钱的时候,买衣服只要物买价廉就可以了,但是当你有10000的时候,你就开始关注买衣服时衣服本身的价值以及店家提供的服务价值。
他们的区别还在于宜居环境,这里指的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海南和云南自不必说,在社会环境上,据《新家在海南》的报告中显示,购房人群中,在海南有亲友的占7成之多,这其中31%的购房者在海南有3-5位亲友。旅居地产更加注重打造社群概念,组织社群活动,将旅居客联合起来,让他们不仅住到当地,更要成为“当地人”。这样才能体验到旅居的乐趣。
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旅居地产是比旅游地产更符合客户心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比起那种看过就走的浅层旅游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更希望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想要去的城市,留下很多自己的足迹,从这点来说,旅居地产无疑是比旅游地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的,当然,就具体的项目来说,哪个项目更有优势还是要对比项目的管理运营能力哪个更强。